今天下午,突然收到 PM 的消息,之前参与的一个大型项目正在添加工作人员 Credits,询问我希望使用什么名字署名。成为游戏本地化译员的这一年里,这是我的名字第二次出现在游戏 Credits 名单上,却是第一次以译员身份登上这份名单。
老实说,收到消息的那一刻,我心里满是激动,但除此之外,也隐隐多了一丝压力。仔细回想,这份压力大概是受不久前《空洞骑士:丝之歌》英中本地化事故的影响吧。
其实我对《空洞骑士》这个 IP 并不算熟悉,只在之前参加试译时,翻译过一小段诗歌。可就是这短短一段的翻译,让我对这款游戏产生了浓厚兴趣,之后也一直期待着、关注着《空洞骑士:丝之歌》的动态。没想到,最后等来的却是这样一场令人遗憾的本地化事故。
关于事故的具体背景,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此前往游研社了解详情。
简单来说,《空洞骑士:丝之歌》的中文本地化,毁在了一位既缺乏专业精神、又自视甚高的译者手上。糟糕的翻译成果,引发了众多中国玩家的不满。如今 AI 翻译盛行,看到这样的结果,我不禁会想:或许有不少玩家会觉得,这样劣质的本地化,还不如直接用 AI 翻译来得便捷、准确又直观。
一位行业前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:
Localization is best when invisible — players notice the world, not the words.
本地化是幕后的工作,玩家在意的是游戏的世界,而非译者的文字。
他还这样评价《空洞骑士:丝之歌》的中文本地化:
The Hollow Knight was born of God and Void. The Hollow Translation was born of ego and folly.
空洞骑士诞生于神明与虚无,而空洞的翻译则源于译者的傲慢与无知。
话题再回到这次的 Credits 上。我自认没有犯下《空洞骑士:丝之歌》那位译者那样傲慢、自负的错误。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,我始终尽力查证每一个术语,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与资料,只希望能为玩家带来清晰、易懂的游戏体验。于是,我决定继续使用 FreddieFu 这个用了多年的英文名,签下了这次的 Credits
对我而言,这份 Credits 不仅是过去半个月里努力工作、认真查证与翻译的证明,是一份荣耀,更是一份信任,而最核心的,是一份承诺。以译员身份登上 Credits,意味着我要向玩家承诺:会尽自己所能,为中文语境下的每一位玩家,带来出色的游戏体验。
期待未来,作为译员的我能积累更丰富的经验,也能更自信地在更多优秀游戏作品的 Credits 中签下自己的名字,一步步兑现这份属于译员的承诺。